# 教育基础知识
#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
# 教育的含义
教育一词的由来
“得天才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”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上》
教育的概念
广义的教育
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、发展人的的智力和体力、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。它包括社会教育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
狭义的教育
指的是学校教育。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
# 教育的基本要素
- 教育者——主导
- 受教育者——主体
- 教育影响——纽带、中介(教育内容+教育手段)
# 教育的属性
本质属性
-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
社会属性
- 永恒性
- 历史性
- 继承性
- 长期性
- 相对独立性
# 教育的功能
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
- 个体发展功能(本体)
- 社会发展功能(派生)
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
- 正向功能
- 负向功能
按教育功能呈现的方式划分
- 显性功能
- 隐性功能
# 教育的起源
| 教育起源学说 | 观点 | 代表人物 | 口诀 |
|---|---|---|---|
| 生物起源学说 |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本能 | 利托尔诺、沛·西能 | 本能生利息 |
| 心理起源学说 |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承认的“无意识模仿” | 孟禄 | 心理仿梦露 |
| 劳动起源说 |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辩证统一 | 米丁斯基、凯洛夫 | 米凯爱劳动 |
# 教育的发展
# 古代教育
原始社会
- 无阶级性、公平性
- 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
- 教育内容简单,教育方法单一
奴隶社会
- 中国
朝代 学校 教育内容 其他 夏、商、西周 庠、序、校 六艺( 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) 春秋 私学兴起 - 外国
国家 城邦 学校 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文字、书写、执政能力 以僧为师、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 军事教育 尚武 希腊 政治、哲学、文学、艺术等 崇文
封建社会
- 中国
朝代 学校 教育特征 选拔制度 战国 丝血繁荣 以儒、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代 —— 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 隋唐 —— 科举制(兴起) 宋朝 —— 四书五经 科举制 清末 —— 废除科举制(1905) - 外国
学校 课程内容 中世纪 教会学校 七艺( 三科: 文法、修辞、辩证法;四学: 算数、几何、天文、音乐) 骑士学校 骑士七技:骑马、弈棋、击剑、打猎、投枪、游泳、吟诗
四书五经: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
- 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
- 学校产生
- 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
- 阶级性和等级性
- 道统性、专制性、刻板性、象征性
- 学校教育初步发展,尚未形成复杂的解耦股体系
# 近代社会的教育
- 国家加强干预,公立教育崛起
-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
- 教育世俗化
- 教育法制化
# 20世纪以后的教育(现代社会)
#简答题
- 教育终身化
- 教育全民化
- 教育民主化
- 教育多元化
- 教育现代化
【例】请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。
- 教育的终身化。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。
- 教育的全民化。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,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。
- 教育的民主化。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、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。
- 教育的多元化。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、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。
- 教育的现代化。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,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、教育 观念的变化。
#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
# 教育学的概念
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、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,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。
# 教育学的发展
- 萌芽阶段
- 东方:孔子、《学记》(一人一书)
- 西方: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。昆体良
# 教育学与社会发展
# 教育与生产力
#简答题
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
决定教育发展水平
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
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
制约着内容、方法、组织形式、手段
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
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
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
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
口诀:龟速够防守、两再一新促生产
# 教育与政治教育制度
#简答题
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
教育的性质
教育的宗旨和目的
领导权
受教育权
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
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
培养政治人才
促进民主化
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
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
口诀: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、人鱼公主促政治
# 教育与文化
文化对教育的制约
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
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
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
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
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
影响教育的传统与变革
教育对文化的作用
传递、保存文化
传播、交流文化
选择、提升文化
更新、创造文化
(口诀:两传选新促文化)
# 教育与人口
人口对教育的制约
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
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的质量
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
教育对人口的作用——人口功能
减少人口数量,控制人口增长
提高人口素质
改善人口结构,调整人才构成和流动合理化
# 教育学与人的发展
# 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
| 规律名称 | 表现 | 启示 |
|---|---|---|
| 顺序性 | 从低到高 从繁到简 从量到质 | 循序渐进 |
| 阶段性 | 年龄阶段不同,任务不同 | 有针对性 |
| 不平衡性 | 发展速度有快慢 | 抓关键期 |
| 互补性 | 生心互补 生生互补 | 扬长避短 |
| 个体差异性 | 群体和群体 个体和个体 | 因材施教 |
* 简答题详例 #简答题
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。(加黑部分必答)
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。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。
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。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。
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。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。
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。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,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。
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。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。
#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
内发论
- 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
- 理论代表人物:孟子、弗洛伊德、威尔逊、格赛尔、霍尔、高尔登
外发论
- 依靠外在力量
- 理论代表人物:荀子、洛克、华生
口诀:孟子复活迅高歌、外婆寻找落花生
#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
遗传——前提、可能性
环境——遗传的可能变成现实
学校教育——主导
主观能动性——动力、决定性因素
简答题:学校起主导作用 #简答题
1. 原因
- 学校教育是目的、计划、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。
-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师来进行的,相对而言效果较好。
-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、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。
-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、系统和深刻。
2. 表现
-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。
- 学校教育具有加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。
- 学校教育,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时的价值。
-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的功能。